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2016-06-04 14:41:37 来源: 作者:儿童呼吸与重症 【 】 浏览:3666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6个月~2岁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尽量保持患儿安静,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2.饮食护理:腹泻期间和恢复期适宜的营养对促进恢复,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的程度,缩短腹泻后康复时间,预防营养不良非常重要。故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可疑病例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以赶上正常生长。对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

3.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脱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根据病情可选择口服补液或(和)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由WHO推荐的ORS液可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以及轻度和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在口服补液过程中,如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应改为静脉补液;服用ORS溶液期间,应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钠血症。

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溶液的成分、容量和滴注时间。

3)补液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正确排列输液顺序,全面安排24小时总液量;
  2. 根据患儿个体情况掌握输液速度。心脏功能好的患儿在扩容开始阶段速度稍快,低血容量休克时应快速滴注或推注,可迅速改善微循环,对心、肾、肺、脑疾病及营养不良患儿,滴速稍慢,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衰、肺水肿、脑水肿;
  3. 为便于精确掌握输液情况,可按医嘱要求及液体量计算出每小时输液量,再算出每毫升滴数。有条件者使用输液泵,不仅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出现异常能自动报警,如液体速度改变、输液管内出现气泡、局部渗血、血管堵塞、输液结束和机械故障等。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质,并详细记录,为补液及诊断提供依据。

2)监测生命体征:对高热者给予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擦干汗液,及时更衣,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3)观察脱水情况及精神状态:如口渴、口唇粘膜干燥程度、前囟及眼窝凹陷情况、皮肤弹性、有无血压下降及四肢发凉、尿量减少等,根据血生化结果判断脱水程度和性质。

4)观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长、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值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5)观察低血钾表现: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哭声低下或不哭、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时,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5.预防和控制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染而致口腔炎,应注意口腔护理。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

3)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注意尿布消毒,每次大便后温水冲洗臀部并吸干,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以防发生红臀或糜烂。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溃疡局部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4)脱水严重或意识障碍者易发生角膜炎,需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涂以红霉素眼膏或用0.25%氯霉素液点眼并覆盖油纱布。

6.准确记录出入量,可选用一次性尿布,用前称好重量,便后再称重量,减去原重量即测得比较准确的丢失液量。

7.入院后连续大便培养3次,每次在大便不同区域分别取标本。

8.出院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

4)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

5)注意饮食及食具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关于我们 滨医附院 科室英文版 联系我们 预约挂号